广大作者:

  为进一步提高期刊质量,自2020年10月中旬刊(2021年30期)刊期起,改为4版起发(纯文字文章:中文6300字符(计空格)+摘要和关键词英文翻译=4版,如有图表公式,字符数可酌减),重复率低于20%,科技相关文章可发。即日起执行,望周知!

        2021.10.14

本刊诚征广告总代理,欢迎有识之士加盟!

广告热线:0451-82613427

                                                          

访问量:782003

创新前沿

  • 基于区块链的船舶数据共享应用研究

    张煜;王文超;商雷博;陈有芳;黄勇;黄景成;张伟;

    随着航运业的迅猛发展,船舶产生的海量数据在船舶运营、管理及安全等领域起到关键作用。然而,传统数据共享模式存在数据安全性欠佳、篡改风险高、所有权不明及共享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区块链技术的诞生为解决这些难题带来新的思路与方法。该文深入探究基于区块链的船舶数据共享应用,涵盖区块链技术的特性与优势、在船舶数据共享中的应用架构及关键技术,剖析其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予以展望。

    2025年18期 v.15;No.490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 ]
  • 基于区块链的船舶数据共享应用研究

    张煜;王文超;商雷博;陈有芳;黄勇;黄景成;张伟;

    随着航运业的迅猛发展,船舶产生的海量数据在船舶运营、管理及安全等领域起到关键作用。然而,传统数据共享模式存在数据安全性欠佳、篡改风险高、所有权不明及共享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区块链技术的诞生为解决这些难题带来新的思路与方法。该文深入探究基于区块链的船舶数据共享应用,涵盖区块链技术的特性与优势、在船舶数据共享中的应用架构及关键技术,剖析其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予以展望。

    2025年18期 v.15;No.490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 ]
  • 基于Q学习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工控系统安全防护策略选择模型

    王靖夫;秦卫丽;

    为提高工控系统的安全程度,降低网络攻击带来的威胁,研究提出结合Q学习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防护策略选择算法。实验结果显示,在未实行防护策略时,攻击可获得的收益高达547.3。而在实行粒子群优化算法和贝叶斯攻击图选择的防护策略后,攻击可获得的收益分别下降至432.5和398.7。在实行Q学习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选择的防护策略时,攻击收益下降至325.6。上述结果表明,基于Q学习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选择的防护策略能显著降低攻击收益,有效保护工控系统不受网络攻击的侵害。

    2025年18期 v.15;No.490 5-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 ]
  • 基于Q学习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工控系统安全防护策略选择模型

    王靖夫;秦卫丽;

    为提高工控系统的安全程度,降低网络攻击带来的威胁,研究提出结合Q学习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防护策略选择算法。实验结果显示,在未实行防护策略时,攻击可获得的收益高达547.3。而在实行粒子群优化算法和贝叶斯攻击图选择的防护策略后,攻击可获得的收益分别下降至432.5和398.7。在实行Q学习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选择的防护策略时,攻击收益下降至325.6。上述结果表明,基于Q学习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选择的防护策略能显著降低攻击收益,有效保护工控系统不受网络攻击的侵害。

    2025年18期 v.15;No.490 5-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 ]
  • 基于数据增强的实时人体动作识别

    俞秀文;张文哲;刘钝;何飞;王昱洁;

    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的人体动作识别在人机交互、医疗健康、入侵检测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前景。虽然目前此类研究在识别的动作种类和识别精度方面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需要较大数量的动作样本训练识别模型,同时模型识别动作的实时性方面有待提升。因此,该文设计一个基于数据增强的实时人体动作识别系统CSI-FHAR。通过对少量真实样本进行样本增强,以此合成一些伪样本来降低训练模型时对真实样本的需求量。对完整的动作样本进行样本分片,加快模型的识别速度以优化实时性。为增大不同动作的类间特征差异,CSI-FHAR给动作样本显示添加时间编码从而提高模型的识别精度。卷积注意力模块CBAM被嵌入CNN中,进一步提升网络对于动作样本中有效特征的提取能力。通过实验证明CSI-FHAR的有效性,在学习10类动作每类动作只提供5个样本的条件下,所提模型对手势和身体动作的识别精度分别达到95.1%和92.5%。

    2025年18期 v.15;No.490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 ]
  • 基于数据增强的实时人体动作识别

    俞秀文;张文哲;刘钝;何飞;王昱洁;

    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的人体动作识别在人机交互、医疗健康、入侵检测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前景。虽然目前此类研究在识别的动作种类和识别精度方面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需要较大数量的动作样本训练识别模型,同时模型识别动作的实时性方面有待提升。因此,该文设计一个基于数据增强的实时人体动作识别系统CSI-FHAR。通过对少量真实样本进行样本增强,以此合成一些伪样本来降低训练模型时对真实样本的需求量。对完整的动作样本进行样本分片,加快模型的识别速度以优化实时性。为增大不同动作的类间特征差异,CSI-FHAR给动作样本显示添加时间编码从而提高模型的识别精度。卷积注意力模块CBAM被嵌入CNN中,进一步提升网络对于动作样本中有效特征的提取能力。通过实验证明CSI-FHAR的有效性,在学习10类动作每类动作只提供5个样本的条件下,所提模型对手势和身体动作的识别精度分别达到95.1%和92.5%。

    2025年18期 v.15;No.490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 ]
  • 基于3D视觉技术的动力模组自动跟踪焊接系统研发

    马红卫;李欢;

    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持续发展,工业机器人与机器视觉技术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工业生产中的关键趋势。机器视觉技术在多个制造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并取得显著成果。焊接作为工业生产中的核心环节,传统焊接机器人由于缺乏自适应能力,难以满足智能制造对于高效率和高质量的要求。该研究以3D机器视觉技术为基础,开发一种集成于工业机器人的自动焊缝追踪激光系统,该系统融合3D视觉技术、深度学习、光源技术、激光原理及机器人技术。该文的研究重点包括:首先,在硬件配置完备的前提下,建立图像与机器人坐标之间的映射关系;其次,进行视觉系统的标定;接着,制定数据收发协议;然后,探讨图像处理技术;最后,基于神经网络技术实现焊缝轨迹的自动获取。通过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测试,验证该系统能够满足自动焊缝跟踪焊接的实际需求。

    2025年18期 v.15;No.490 17-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 ]
  • 基于3D视觉技术的动力模组自动跟踪焊接系统研发

    马红卫;李欢;

    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持续发展,工业机器人与机器视觉技术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工业生产中的关键趋势。机器视觉技术在多个制造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并取得显著成果。焊接作为工业生产中的核心环节,传统焊接机器人由于缺乏自适应能力,难以满足智能制造对于高效率和高质量的要求。该研究以3D机器视觉技术为基础,开发一种集成于工业机器人的自动焊缝追踪激光系统,该系统融合3D视觉技术、深度学习、光源技术、激光原理及机器人技术。该文的研究重点包括:首先,在硬件配置完备的前提下,建立图像与机器人坐标之间的映射关系;其次,进行视觉系统的标定;接着,制定数据收发协议;然后,探讨图像处理技术;最后,基于神经网络技术实现焊缝轨迹的自动获取。通过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测试,验证该系统能够满足自动焊缝跟踪焊接的实际需求。

    2025年18期 v.15;No.490 17-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 ]
  • 基于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的地基云识别进展

    曹冉;王敏;王佳锋;谷文杰;黎永顺;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处理领域,迁移学习也得到成功应用。为了验证结合迁移学习的深度学习技术在地基云种类识别中的可行性,以及相较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的有效性和先进性,该文在SWIMCAT地基云数据集上进行机器学习与迁移深度学习方法的实验对比,迁移学习与非迁移学习的实验对比,并对地基云在卷积神经网络中的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实验对比分析机器学习和迁移深度学习在地基云识别中的优劣,为后续进行深度学习地基云识别算法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025年18期 v.15;No.490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2 ]
  • 基于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的地基云识别进展

    曹冉;王敏;王佳锋;谷文杰;黎永顺;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处理领域,迁移学习也得到成功应用。为了验证结合迁移学习的深度学习技术在地基云种类识别中的可行性,以及相较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的有效性和先进性,该文在SWIMCAT地基云数据集上进行机器学习与迁移深度学习方法的实验对比,迁移学习与非迁移学习的实验对比,并对地基云在卷积神经网络中的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实验对比分析机器学习和迁移深度学习在地基云识别中的优劣,为后续进行深度学习地基云识别算法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025年18期 v.15;No.490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2 ]

众创空间

  • 基于创新技术的大型组块浮托安装效率提升研究

    柯政旭;邱炜;宋晓修;薛连杰;杨云展;

    随着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深入,大型组块的整体海上浮托安装技术在工程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浮托方法依赖于潮汐窗口,受自然环境限制较大,影响施工效率和成本控制。该研究围绕浮托施工的关键环节,提出一系列创新技术,包括斜拉筋快速下放装置、深水锚系优化设计、标准化护舷系统及浮托驳船的定位和实时监测技术。这些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曹妃甸6-4、陆丰14-4及旅大6-2等项目,显著提升施工效率和安全性,降低成本,为公司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创新技术在降低风险、缩短工期和节约资源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广泛推广于未来的海上工程项目。

    2025年18期 v.15;No.490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 ]
  • 基于创新技术的大型组块浮托安装效率提升研究

    柯政旭;邱炜;宋晓修;薛连杰;杨云展;

    随着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深入,大型组块的整体海上浮托安装技术在工程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浮托方法依赖于潮汐窗口,受自然环境限制较大,影响施工效率和成本控制。该研究围绕浮托施工的关键环节,提出一系列创新技术,包括斜拉筋快速下放装置、深水锚系优化设计、标准化护舷系统及浮托驳船的定位和实时监测技术。这些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曹妃甸6-4、陆丰14-4及旅大6-2等项目,显著提升施工效率和安全性,降低成本,为公司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创新技术在降低风险、缩短工期和节约资源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广泛推广于未来的海上工程项目。

    2025年18期 v.15;No.490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 ]
  • 基于工业视觉的汽车钣金件智能检测装备研发

    龙才荣;李东蒙;黄朝辉;朱瑞丹;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汽车钣金件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导致检测结果的不稳定。为了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该研究开发一种基于工业视觉的汽车钣金件智能检测装置。该装置采用高精度工业相机捕捉钣金件图像,通过先进的图像处理算法对图像进行预处理、特征提取和缺陷识别,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对检测结果进行智能分析,实现对钣金件表面缺陷的快速、准确识别。通过实际生产线的测试,验证装置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该研究为汽车钣金件的自动化、智能化检测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2025年18期 v.15;No.490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 ]
  • 下穿铁路桥涵框架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结构对混凝土温度场与应力场的影响研究

    谭佳瑶;郭兵文;魏世龙;吴亚平;于天佑;

    该文对下穿铁路桥涵框架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结构对混凝土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影响进行研究,结合数值模拟,结构显示,混凝土材料虽然是一种耐久性材料,但是本质上是一种非均匀的多孔材料,对于不同的施工环境,应选择适宜的混凝土材料,才能更好地利用混凝土性能,控制裂缝产生;在考虑结构型裂缝时,温差越大,温度应力越大,在框架箱涵施工中混凝土底板上尤其要注意沿横向的拐角处及两侧角点位置为主拉应力最大位置;在斜交框架体系进行受力分析时,主要采用斜交转正交进行不同角度的温度应力分析,通过数值模拟可知,斜交角度越大,墙体中心温度越高,导致温度应力越大,抑制裂缝效果越低。

    2025年18期 v.15;No.490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0 ]
  • 下穿铁路桥涵框架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结构对混凝土温度场与应力场的影响研究

    谭佳瑶;郭兵文;魏世龙;吴亚平;于天佑;

    该文对下穿铁路桥涵框架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结构对混凝土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影响进行研究,结合数值模拟,结构显示,混凝土材料虽然是一种耐久性材料,但是本质上是一种非均匀的多孔材料,对于不同的施工环境,应选择适宜的混凝土材料,才能更好地利用混凝土性能,控制裂缝产生;在考虑结构型裂缝时,温差越大,温度应力越大,在框架箱涵施工中混凝土底板上尤其要注意沿横向的拐角处及两侧角点位置为主拉应力最大位置;在斜交框架体系进行受力分析时,主要采用斜交转正交进行不同角度的温度应力分析,通过数值模拟可知,斜交角度越大,墙体中心温度越高,导致温度应力越大,抑制裂缝效果越低。

    2025年18期 v.15;No.490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0 ]
  • 关阀规律对重力输水管道水锤特性的影响研究

    陈佩贤;赵志权;马宏;陈智华;

    水锤现象广泛存在于输水管道系统中,严重时会产生爆管事故,这对输水管道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危害。基于此,该文采用Flowmaster软件计算水库-管道-阀门-水库水力系统中关阀诱导的瞬变流动,分析不同的关阀规律对管道水锤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线性关阀方案中,随着关阀时间的增加,水锤的最大压力逐渐减小。两阶段折线关阀方案均能够有效减小最大水锤压力。相比线性关阀方案,不同两阶段关阀方案将最大水锤压力减小了6.13%、6.86%、5.17%和3.92%。同样地,三阶段关阀规律也可以降低最大水锤压力,相比线性关阀,不同的三阶段关阀方案分别将最大水锤压力降低了5.92%、4.22%、4.65%和2.72%。综合来看,两阶段关阀规律对于水锤的防护效果最好,因此在水力管道系统操作中,应该按照两阶段关阀来进行操作,进而避免关阀水锤造成的爆管事故。

    2025年18期 v.15;No.490 41-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 ]
  • 关阀规律对重力输水管道水锤特性的影响研究

    陈佩贤;赵志权;马宏;陈智华;

    水锤现象广泛存在于输水管道系统中,严重时会产生爆管事故,这对输水管道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危害。基于此,该文采用Flowmaster软件计算水库-管道-阀门-水库水力系统中关阀诱导的瞬变流动,分析不同的关阀规律对管道水锤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线性关阀方案中,随着关阀时间的增加,水锤的最大压力逐渐减小。两阶段折线关阀方案均能够有效减小最大水锤压力。相比线性关阀方案,不同两阶段关阀方案将最大水锤压力减小了6.13%、6.86%、5.17%和3.92%。同样地,三阶段关阀规律也可以降低最大水锤压力,相比线性关阀,不同的三阶段关阀方案分别将最大水锤压力降低了5.92%、4.22%、4.65%和2.72%。综合来看,两阶段关阀规律对于水锤的防护效果最好,因此在水力管道系统操作中,应该按照两阶段关阀来进行操作,进而避免关阀水锤造成的爆管事故。

    2025年18期 v.15;No.490 41-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 ]

实验报告

  • 基于集成学习的安卓恶意软件特征提取与检测方法

    冯志峰;

    Android作为当今最流行的操作系统,其开放性为用户带来便捷,但也为恶意软件的流行提供可乘之机,严重威胁用户设备中的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针对这一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集成学习的Android恶意软件特征提取与检测方法。通过自动化脚本提取Android APK的权限请求作为特征点,结合改进型矢量机(E-SVM)模型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集成学习训练生成混合模型,利用混合模型提高安卓恶意软件的检测率,最终实验数据显示,针对恶意软件的检测准确率达到96%以上。

    2025年18期 v.15;No.490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 ]
  • 基于集成学习的安卓恶意软件特征提取与检测方法

    冯志峰;

    Android作为当今最流行的操作系统,其开放性为用户带来便捷,但也为恶意软件的流行提供可乘之机,严重威胁用户设备中的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针对这一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集成学习的Android恶意软件特征提取与检测方法。通过自动化脚本提取Android APK的权限请求作为特征点,结合改进型矢量机(E-SVM)模型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集成学习训练生成混合模型,利用混合模型提高安卓恶意软件的检测率,最终实验数据显示,针对恶意软件的检测准确率达到96%以上。

    2025年18期 v.15;No.490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 ]
  • 高地温引水隧洞施工通风降温数值模拟研究

    邹凤维;魏曦;罗会银;丁培培;倪博;胡显明;

    针对引水隧洞的高地温热害问题,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对隧洞通风过程中的内部温度变化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分别研究不同通风速度、通风温度、围岩温度以及隔热层等影响因素对隧洞通风降温效果的影响效应。计算结果表明,风温为5、15℃时均能在通风半小时内将掌子面后10~30 m范围环境温度降至28℃以下;在通风2 h后,采用较低的风速(v=0.5 m/s)可将隧洞温度整体降至与较高风速(v=0.9 m/s)接近的水平;当围岩温度达到60℃时,除掌子面后10 m处外,更远处的温度均能在足够的通风时间后降至28℃以下;添加隔热层后,在10、30 m处的降温幅度分别可达41.1%与14.0%。研究结果可为控制引水隧洞的高温热害问题提供参考。

    2025年18期 v.15;No.490 50-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 ]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深部复合岩体变形模式预测

    梁小刚;刘沂星;杨硕;

    隧(巷)道围岩变形模式预测对指导施工及动态防护、保障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针对深部复合岩体变形模式的预测分类,以复合岩体模型试验与DIC变形分析数据为基础,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围岩全局变形与变形模式的复杂非线性关系,从而实现围岩变形模式的智能预测,结果表明,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决定系数R~2值为0.996,预测效果较好,训练的神经网络具有较好的预测围岩变形模式的能力,研究成果可为实际工程变形破裂预测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2025年18期 v.15;No.490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8 ]
  • 咸阳塬试坑浸水试验研究

    张睿;纪明;原蔚;汪慧;王崇华;卢杰;卜军华;

    出于精细化评价黄土塬场地湿陷类型的目的,研究选取代表性场地进行现场浸水试验。试验期结果表明,研究区场地属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自重湿陷下限深度为Q3古土壤层的底界面;确定黄土自重湿陷变形特征为“快速(6 d)→相对匀速(38 d)→快速(5 d)→稳定”,试坑中心点沉降最大;水分下渗过程中,径向上形成类似倒置漏斗的浸润区,漏斗边界与试坑边缘垂向夹角约为35°;确定场地自重湿陷量计算值土质修正系数β0为0.60;恢复期,查明试验结束后场地经过晾晒256 d,地基土含水率较高,工程性质不良,不利于项目施工;经过浸水试验后可以大幅度减弱上部土层(地面下17 m以上)湿陷性,消除深部土层(地面下17 m以下)湿陷性。该试验研究可为确定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以及试验场地开工日期提供依据,也为该地区其他建设工程提供借鉴和指导。

    2025年18期 v.15;No.490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 ]
  • 咸阳塬试坑浸水试验研究

    张睿;纪明;原蔚;汪慧;王崇华;卢杰;卜军华;

    出于精细化评价黄土塬场地湿陷类型的目的,研究选取代表性场地进行现场浸水试验。试验期结果表明,研究区场地属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自重湿陷下限深度为Q3古土壤层的底界面;确定黄土自重湿陷变形特征为“快速(6 d)→相对匀速(38 d)→快速(5 d)→稳定”,试坑中心点沉降最大;水分下渗过程中,径向上形成类似倒置漏斗的浸润区,漏斗边界与试坑边缘垂向夹角约为35°;确定场地自重湿陷量计算值土质修正系数β0为0.60;恢复期,查明试验结束后场地经过晾晒256 d,地基土含水率较高,工程性质不良,不利于项目施工;经过浸水试验后可以大幅度减弱上部土层(地面下17 m以上)湿陷性,消除深部土层(地面下17 m以下)湿陷性。该试验研究可为确定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以及试验场地开工日期提供依据,也为该地区其他建设工程提供借鉴和指导。

    2025年18期 v.15;No.490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 ]
  • 苏里格气田召51区块自动间开井油套压AI时序预测研究

    甘泉;刘雄辉;王肃凯;李勇龙;方蓉;吴恒;

    苏里格高含水致密砂岩气藏井口油套压是反映气井生产动态和地层能量状况的重要指标。为准确预测油套压变化情况,确保气井高效生产,避免异常事件发生,选取苏里格气田召51区块自动间开井油套压历史数据,综合运用均方根误差(RMSE)、决定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偏差误差(MB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5项指标,定量评价BP、GABP、PSO-BP、RBF、ELM、RF、SVM、CNN、LSTM这9种人工智能模型在本区块的性能表现。结果表明,在召51区块,AI时序预测油压的最优模型是RBF,AI时序预测套压的最优模型是PSO-BP,其可预测气井未来48 h的油套压变化情况,泛化能力相对于综合评价性能差的RF模型高5倍。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区块油套压预测模型的适用性,以及充分发挥气井产能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18期 v.15;No.490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0 ]
  • 一种用于复杂工业场景的相机标定方法

    何彬;顾建伟;熊小平;邓涛;张波;

    在相机标定中,带有编码信息的圆形图案因其高精度和稳定性而受青睐。但在复杂工业环境下,标定板可能面临旋转、遮挡等问题,传统全局阈值检测法易失效,导致标定失败。为此,该文提出一种结合深度学习与边缘亚像素检测的新方法。该方法先通过旋转边界框检测最小外接框,再用仿射变换消除偏心误差,最后采用局部阈值进行边缘亚像素检测,实现精确标定。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比传统方法效率更高和鲁棒性更强。

    2025年18期 v.15;No.490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 ]
  • 一种用于复杂工业场景的相机标定方法

    何彬;顾建伟;熊小平;邓涛;张波;

    在相机标定中,带有编码信息的圆形图案因其高精度和稳定性而受青睐。但在复杂工业环境下,标定板可能面临旋转、遮挡等问题,传统全局阈值检测法易失效,导致标定失败。为此,该文提出一种结合深度学习与边缘亚像素检测的新方法。该方法先通过旋转边界框检测最小外接框,再用仿射变换消除偏心误差,最后采用局部阈值进行边缘亚像素检测,实现精确标定。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比传统方法效率更高和鲁棒性更强。

    2025年18期 v.15;No.490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 ]
  • 部分斜拉桥分丝型鞍座抗滑锚固研究

    陈昱鹏;

    部分斜拉桥鞍座式体系中抗滑锚固体系为分丝型结构,以一座跨径为(85.23+5×125+85.23)m的预应力砼双塔单索面部分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分析该桥鞍座区抗滑锚固系统抗滑原理,归纳分丝型索鞍抗滑锚固握裹理论计算方法,开展抗滑锚固荷载试验,模拟实际工况进行极限不平衡力验证,为该抗滑锚固系统可靠性提供技术支撑,给同类型桥梁结构设计奠定基础。

    2025年18期 v.15;No.490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0 ]
  • 部分斜拉桥分丝型鞍座抗滑锚固研究

    陈昱鹏;

    部分斜拉桥鞍座式体系中抗滑锚固体系为分丝型结构,以一座跨径为(85.23+5×125+85.23)m的预应力砼双塔单索面部分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分析该桥鞍座区抗滑锚固系统抗滑原理,归纳分丝型索鞍抗滑锚固握裹理论计算方法,开展抗滑锚固荷载试验,模拟实际工况进行极限不平衡力验证,为该抗滑锚固系统可靠性提供技术支撑,给同类型桥梁结构设计奠定基础。

    2025年18期 v.15;No.490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0 ]

研究视界

  •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探测研究

    蔡永春;郭剑峰;徐进伏;曹海斌;高小平;

    本桓高速公路K7+715-K7+747段下方存在一铁矿采空区,采用三维激光扫描的方法探测采空区分布,目标采空区的三维激光扫描共分2次进行,第一次采用手持式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扫描,第二次采用钻孔式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扫描。通过las成果数据,后期对采空区内噪点删除,冗余数据剔除,建模、封装,生成断面图,为现场施工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研究结果对同类工程问题具有案例借鉴与指导意义。

    2025年18期 v.15;No.490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0 ]
  • 变电站一键顺控技术研究

    左志鹏;刘文川;王文杰;

    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变电站的设备运行环境愈发复杂。该文针对传统倒闸操作过程中存在的效率低、工作繁重、安全隐患显著等问题,分析一键顺控在变电站中的技术路线和实际应用。该文从一键顺控的系统结构和设备的工作条件出发,阐述一键顺控的组成部分和控制模式,分析一键顺控的双确认机制和防误系统的双校核机制,介绍一键顺控程序的操作流程。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一键顺控能够显著减少操作步骤,缩短停电时长,并有效降低误操作的风险,进而减少电网事故的发生概率,防止发生大规模停电事件,对维护电网的稳定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025年18期 v.15;No.490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0 ]
  • 变电站一键顺控技术研究

    左志鹏;刘文川;王文杰;

    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变电站的设备运行环境愈发复杂。该文针对传统倒闸操作过程中存在的效率低、工作繁重、安全隐患显著等问题,分析一键顺控在变电站中的技术路线和实际应用。该文从一键顺控的系统结构和设备的工作条件出发,阐述一键顺控的组成部分和控制模式,分析一键顺控的双确认机制和防误系统的双校核机制,介绍一键顺控程序的操作流程。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一键顺控能够显著减少操作步骤,缩短停电时长,并有效降低误操作的风险,进而减少电网事故的发生概率,防止发生大规模停电事件,对维护电网的稳定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025年18期 v.15;No.490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0 ]
  • 不同工况下露天边坡稳定性分析与监测

    朱晓玺;杨曦;张洪栋;

    露天边坡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露天采场及周边的人员与设备安全。采用极限平衡法,对某露天矿山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该边坡不存在平面型、楔体型、倾倒型的可能性,现状露天采矿场边坡可能的破坏模式可假定为复合型或折线型。在自重、地下水(暴雨)、爆破振动力和地震力组合工况下的安全系数均满足现行规范所规定的Ⅰ级边坡总体稳定安全系数限值和Ⅱ级边坡总体稳定安全系数限值,并且有一定程度的安全储备。并开展裂缝监测、表面位移监测、爆破震动监测、降雨量监测和地下水位监测,进一步保障露天边坡的稳定。

    2025年18期 v.15;No.490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 ]
  • 不同工况下露天边坡稳定性分析与监测

    朱晓玺;杨曦;张洪栋;

    露天边坡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露天采场及周边的人员与设备安全。采用极限平衡法,对某露天矿山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该边坡不存在平面型、楔体型、倾倒型的可能性,现状露天采矿场边坡可能的破坏模式可假定为复合型或折线型。在自重、地下水(暴雨)、爆破振动力和地震力组合工况下的安全系数均满足现行规范所规定的Ⅰ级边坡总体稳定安全系数限值和Ⅱ级边坡总体稳定安全系数限值,并且有一定程度的安全储备。并开展裂缝监测、表面位移监测、爆破震动监测、降雨量监测和地下水位监测,进一步保障露天边坡的稳定。

    2025年18期 v.15;No.490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 ]
  • 大熊猫国家公园阿坝片区生态系统质量时空变化分析

    吴艳;

    以大熊猫国家公园阿坝片区为研究区,基于GIS作为技术平台,以总初级生产力、叶面积指数和植被覆盖度3个遥感生态参数作为评价指标,采取分区分生态系统类型选取参照值的方法构建生态系统质量指数。选取2010年和2020年2期数据,从时空2个维度对研究区生态系统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熊猫国家公园阿坝片区整体生态系统质量呈变好趋势,2010年和2020年生态系统质量平均值分别为63.1和66.9,上升3.8。生态系统质量变好的面积占整个区域的29.34%,变差的比例占9.3%,基本不变的比例占61.36%。其中生态系统等级良转化为优的比例最高,达18.95%。其中,汶川、茂县、松潘变化较为明显。

    2025年18期 v.15;No.490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 ]
  • 不同吊点位置与吊索夹角下23 m钢梁受力分析

    洪杰;彭超;雷亚楠;邱世豪;王亚楠;

    为了解吊点位置和吊索夹角变化对钢梁受力状态的影响,运用Midas Gen软件建立4种具有不同吊点位置和吊索夹角的钢梁有限元模型,进行吊装过程中的应力和变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吊点和端部节点逐渐加大距离时,其悬臂段变形增加,钢梁跨中变形变小;当吊索夹角加大时,钢索应力减小,钢索所受拉力减小,钢索形变也减小;方案二中梁的中间段和悬臂段在吊装过程中同时达到变形和应力基本一致且处于较小状态,相对于其他3种情况更加安全一些。研究成果为依托工程中钢梁的吊装方案优化提供依据,对于其他工程项目中钢梁的吊装方案优化具有参考意义。

    2025年18期 v.15;No.490 97-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 ]
  • 不同吊点位置与吊索夹角下23 m钢梁受力分析

    洪杰;彭超;雷亚楠;邱世豪;王亚楠;

    为了解吊点位置和吊索夹角变化对钢梁受力状态的影响,运用Midas Gen软件建立4种具有不同吊点位置和吊索夹角的钢梁有限元模型,进行吊装过程中的应力和变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吊点和端部节点逐渐加大距离时,其悬臂段变形增加,钢梁跨中变形变小;当吊索夹角加大时,钢索应力减小,钢索所受拉力减小,钢索形变也减小;方案二中梁的中间段和悬臂段在吊装过程中同时达到变形和应力基本一致且处于较小状态,相对于其他3种情况更加安全一些。研究成果为依托工程中钢梁的吊装方案优化提供依据,对于其他工程项目中钢梁的吊装方案优化具有参考意义。

    2025年18期 v.15;No.490 97-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 ]
  • 碳普惠体系下氢能发电车碳减排潜力分析

    许超;胡晟;陈金威;阮炜炜;常明;冯超;陈望嵩;

    随着全球对绿色低碳发展的追求,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电网公司作为能源领域的重要参与者,积极探索氢能发电车的研发与应用,不仅有助于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还能通过碳普惠机制进一步促进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活。该研究以嘉善县供电公司研发的首台氢能发电车为实例进行分析,旨在分析碳普惠体系下氢能发电车的核算模型以及碳减排潜力,为推动能源转型、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18期 v.15;No.490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 ]
  • 红崖山水库坝后渗漏水深度利用分析研究

    李佳琛;庞晓明;

    水资源的深度利用一直是干旱缺水地区农业发展的主题,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把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需要在生产应用和工程建设上不断探索。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的民勤县是全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也是一个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以农业为主的传统农业灌区,全县的灌溉水源主要为机电井和红崖山水库,由于区域周边荒漠化程度高,地下水超采严重,在充分利用水资源保持基本农业生产的同时逐步实现减少地下水开采和生态保护的目的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该文拟通过对水库坝后渗漏水深度利用方式的分析,研究通过深度节水措施充分利用地表水资源以逐步置换地下水的可行性,以期为同类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的利用提供思路和参考。

    2025年18期 v.15;No.490 105-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 ]
  • 气温变化对全国用电量的影响分析研究

    陈旭;李嵘;

    该文旨在分析气温变化对全国用电量的影响,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实例数据和统计分析,揭示气温与用电量之间的关联关系。研究发现,随着全球变暖及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气温变化对用电量的影响日益显著,特别是在夏季和冬季。该文的结论有助于指导电力行业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与安全。

    2025年18期 v.15;No.490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 ]

设计创新

  • 装配式建筑水平构件拆分设计方法

    刘通昌;

    装配式建筑是一种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化生产方式。目前我国的装配式建筑整体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预制构件的拆分设计精细化程度较低,产生了一些经济上不合理的问题,也给后端预制构件的生产安装带来一定的麻烦。该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研究装配式建筑水平构件拆分设计方法,提出叠合楼板和预制楼梯精细化拆分设计的方法,希望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拆分设计能更加贴合现场实际生产安装需求,进而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质量。

    2025年18期 v.15;No.490 114-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0 ]
  • 基于有限元的磁共振磁体极头优化设计

    李良安;侯荣芹;陈琳鑫;

    通过有限元优化方法设计出初始磁场均匀性高的磁共振极头结构。首先对常导磁体极头需要优化的参数进行参数化建模和仿真,利用优化方法中的响应面优化方法来优化常导磁体极头结构;优化前磁体初始磁场均匀性为7.811 Gs,优化后的磁体初始磁场均匀性为0.751 Gs,初始磁场均匀性提高10.4倍。基于有限元响应面优化的常导磁体极头结构满足设计要求,可有效提高初始磁场均匀性,为常导磁体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一种设计方法。

    2025年18期 v.15;No.490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 ]
  • 一种交互式数据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王龙;胥冉;叶璎允;

    结合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经历,无论是定制化开发报表还是采购成熟的数据分析软件都不能很好地平衡成本、技术、可扩展性以及对未来需求的关系。为解决以上问题设计并实现一种基于Spring Cloud和Ant Design Charts的数据分析系统,使用户既能够快速高效地开发数据分析报表,又兼顾未来报表自动生成、报表推荐、智能可视化等高阶功能的实现。

    2025年18期 v.15;No.490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 ]
  • 高压输电线路电磁环境预测软件开发研究

    邱恒;冯传银;

    为解决高压输电线路电磁环境预测问题,该文基于模拟电荷法原理,详细阐述高压输电线路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无线电干扰计算模型,并设计开发高压输电线路电磁环境预测软件。经仿真研究发现,该软件计算结果准确,输出结果直观,软件系统适用性强,可作为高压输电线路电场环境预测辅助性工具。

    2025年18期 v.15;No.490 126-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 ]
  • PDS高频开关球阀阀杆填料密封设计

    强一佼;朱子龙;严玉龙;

    该文对生产聚丙烯粉末反应器上PDS球阀的阀杆填料函结构设计进行研究,并对PDS球阀阀杆填料磨损、泄漏进行分析。通过模拟实际使用工况中的阀杆循环开关试验,对PDS球阀阀杆填料函处结构优化改进,提高PDS球阀阀杆填料处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

    2025年18期 v.15;No.490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0 ]
  • 基于三维检测技术的汽车冲压件尺寸自动测量系统设计

    黄华椿;

    该文设计一种基于三维检测技术的汽车冲压件尺寸自动测量系统。首先,对汽车冲压件的特点和尺寸测量的需求进行深入分析,确定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其次,针对汽车冲压件尺寸自动测量系统的设计,提出相应的硬件配置和软件算法,并进行系统框架的设计。然后,结合三维检测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对汽车冲压件尺寸的自动检测和测量。最后,通过实验验证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基于三维检测技术的汽车冲压件尺寸自动测量系统具有高度的精度和稳定性,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尺寸测量,同时对于复杂形状的冲压件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2025年18期 v.15;No.490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 ]

方法创新

  • 一种电梯平衡系数检测仪校准方法研究

    周维霞;张水平;李建业;

    电梯平衡系数在电梯检验流程中属于极为关键的一项参数。该文首先针对当前广泛应用的空载率法电梯平衡检测仪的工作原理以及主要构成部分展开简要的论述与介绍。随后,对空载率法电梯平衡检测仪的量值溯源校准方法进行深入且细致的阐释,通过详细的步骤解析以及相关要点说明,为电梯平衡系数检测仪的校准工作提供全面、系统且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有助于相关技术人员更好地掌握与运用该检测仪器及其校准技术,从而保障电梯平衡系数检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推动电梯检验技术领域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2025年18期 v.15;No.490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0 ]
  • 永幸河灌区灌溉沟渠测流方案比选

    郑永阔;

    该文结合永幸河灌区引水流量的特点,依托现代物联网传输技术,利用雷达波流量测量原理,实现明渠断面流量测量的最佳技术解决方案。通过实际比较,该流量测量技术方案的相对优势是建设和运行成本低,渠道断面流量测量的精度能够满足当前国家监管要求,工作运行过程性能稳定可靠,从而进一步提高凤台县永幸河灌区流量监测的自动化水平和效率,解决无人值守条件下灌区干渠和支渠自动流量测量的瓶颈问题。

    2025年18期 v.15;No.490 14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0 ]
  • 固体矿产资源勘查中的找矿方法及应用管理

    杨亮;

    在固体矿产资源勘查中,为提升找矿效率和找矿精度,该文提出运用无人机航磁技术的找矿观点,分析无人机航磁技术在固体矿产资源勘查中的应用要点,并根据找矿作业对无人机航磁技术的应用需求,以及无人机航磁找矿作业特点,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在固体矿产资源勘查过程中,无人机航磁技术能在低空飞行作业状态下实现高精度航磁数据采集、航拍图像检测识别,是一项高效率、高精度的找矿技术,能降低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对人工劳动力的依赖性,提升勘查结果的全面性,通过与智能算法的融合还能准确识别作业区域的各类特征,提高找矿结果的精确性。

    2025年18期 v.15;No.490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 ]
  • 机组启动顺序优化策略与实践

    王多强;

    印尼某大型生物质与燃煤掺烧发电项目内容是建设并调试完成一座孤网运行的电厂,其中的调试过程涉及复杂的机组启动顺序与负荷管理。该文深入探讨该项目中机组启动顺序优化的策略,包括负荷平衡、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负荷预测与自适应优化等。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数据预测,验证合理的启动顺序和负荷管理策略在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中的重要性。随着智能控制技术的引入,启动过程中的负荷调节与故障处理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与可靠性。

    2025年18期 v.15;No.490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0 ]
  • 公路桥涵病害防治及养护管理分析

    黄鲁明;

    为提高公路桥涵运营的安全性,分析施工因素、环境因素、设计因素和材料因素等公路桥涵产生病害的原因,探究公路桥涵常见病害机理,以某公路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害的所处位置,对病害类型及数量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裂缝、钢筋锈蚀、支座、伸缩缝和冻融等病害处治,养护管理措施研究及应用,提高桥涵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为公路桥梁病害防治及养护提供参考。

    2025年18期 v.15;No.490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 ]
  • Excel VBA自定义函数计算线路坐标反算方法

    谢江伟;

    线路工程测量通常包括公路、铁路、地铁、输电线等线状建(构)筑物的测量放线及横纵断面绘制工作,线路在平面上不可能是一条直线,而是由许多直线段和曲线段组合而成,而在地铁线路上平曲线基本上是有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组成。该文以常规的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组合,采用交点法介绍编写自定义函数计算线路坐标反算方法。为了提高作业效率,现在有很多软件工具可供使用,结合自己近十年的地铁隧道施工及地铁运营监测等相关经验,在Excel VBA二次开发的基础上快速处理内业数据,特编写了Excel自定义函数公式,将地铁线路按照交点法线路参数作为函数的基本参数,通过调用自定义函数输入测量点坐标,自动识别相应坐标点对应在线路中所在的线元,自动反算坐标点里程桩号。因为Excel函数简单易用,可以批量复制粘贴坐标数据,从而可以实现批量计算测量点坐标在线路中的里程,也为后续绘制横断面及隧道横断面超欠挖计算提供数据。

    2025年18期 v.15;No.490 158-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 ]
  • 绿色建筑中墙体材料隔声性能优化策略研究

    高武双;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绿色建筑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墙体材料作为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隔声性能直接影响居住舒适度和建筑功能。该研究基于绿色建筑的理念,探讨新型轻质墙体材料的隔声性能优化策略。通过对多种绿色墙体材料的物理和机械性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识别出轻质材料在隔声性能上的差异与潜在提升空间。研究建立基于材料孔隙结构和密度等参数的声学模型,模拟计算不同材料构成对隔声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特定组合的轻质墙体材料能在保证隔热同时,显著提高隔声效果。在此基础上,该研究提出包括改进原料配比、调整孔隙结构、采用复合材料技术等优化策略,并通过实验室测试验证其有效性。研究结果不仅可为绿色建筑墙体材料的设计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2025年18期 v.15;No.490 162-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 ]

技术·应用

  • 高阶模理论下双频双极化与低成本双极化通信天线增益增强技术

    林达勇;

    探究基于高阶模理论的双频双极化和低成本双极化天线增益增强技术。双频双极化通信天线采用“十”字形设计,通过加入短路销钉的方式增大侧向增益并对增益进行叠加,以达到增益增强效果,具有多路径衰落少、信号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但是也存在成本高、仅适用于窄带通信系统等局限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种低成本双极化通信天线,仍然采用“十”字形结构,使用成本更低的环氧树脂板作为介质基板,与地板之间形成空气介质层,同时加入铜柱改善隔离度。实验结果表明,该通信天线的增益增强效果更好、成本更低,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2025年18期 v.15;No.490 166-168+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 ]
  • 天然源面波在削峰填谷场地中的应用

    李凯;侯秋平;李天;施志坤;孙云鹏;

    随着岩土工程和地质勘探的需求日益增加,天然源面波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其受地形影响小,勘探深度大,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该文研究天然源面波在削峰填谷场地高填方工程岩土层分界探测中的应用,旨在提高地下结构的识别能力和分界精度。通过实地测试与钻探结合的方法,验证天然源面波探测技术的可行性与高效性,为岩土层分界的精确探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5年18期 v.15;No.490 169-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0 ]
  • 超大深基坑土方工程施工与控制技术研究

    高安澜;赵德生;李龙;邓美旭;

    该项目拟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大面积深基坑工程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一种合理的土方开挖及回填施工工艺方案,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与安全性,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可靠依据。从施工过程、施工方法、质量控制等几个方面,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控制措施,可供同类型工程参考。

    2025年18期 v.15;No.490 174-176+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 ]
  • 国际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摊铺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巩玉全;

    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质量对高速公路的施工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同时关系到高速公路的后期养护效果和使用寿命。该文结合某国际公路工程项目,深入分析施工准备、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摊铺参数确定、摊铺施工、压实施工和路面接缝处理等环节技术要点,旨在为国际公路工程路面摊铺提供参考。

    2025年18期 v.15;No.490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 ]
  • 应急通信系统在海事船舶远程安检执法中的应用

    向蜀霞;刘全胜;耿庆波;赵亮;周宏阳;刘祺;

    智慧海事作为智慧交通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及时开拓智慧海事监管模式是必然趋势。为提高深圳海域靠港船舶的安全执法检查效率,实现船舶远程检验要求,提出非接触式船舶远程检查方式即“5G+自组网”的创新模式,提供在海事监管中的实时船舶远程检查解决方案,解决因船舶机舱、货舱等封闭处所内无通信信号覆盖、环境噪音大并且音频传输困难,给海事执法人员带来无法开展实时音视频通信远程船舶检查的问题。“5G+自组网”现场测试表明,船舶机舱信号强,网络覆盖全面,音视频传输流畅,现场操作简便,系统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较好。

    2025年18期 v.15;No.490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0 ]
  • 黄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沉陷问题及治理施工技术

    姜海东;

    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深入分析黄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沉降问题及其治理策略,特别是强夯法在此类问题中的应用。研究内容涵盖对黄土地区的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以及设计与施工因素的细致剖析,旨在揭示路基沉降的成因机制。同时,该研究详细阐述强夯法的施工技术与操作关键点,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所需设备、材料选择以及施工流程。通过实施沉降观测、地基承载力测试、稳定性评估,该研究对强夯法的治理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估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强夯法能显著改善路基沉降问题,增强地基承载力,并优化整体稳定性。该项研究为其他类似地质条件下的高速公路路基沉降治理提供宝贵的实践指导。

    2025年18期 v.15;No.490 18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 ]
  • 3D打印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吴焱杰;韦立顺;揭佳珍;胡亭亭;

    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骨科手术中发展迅速,其制造出的手术导板可以对需要进行的骨科手术进行术前模拟,从而有效地降低手术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还可以运用多种材料设计关节植入物,使得人工关节更加适应人体内的环境。在肿瘤切除后的骨重建、畸形矫正、骨缺损等复杂骨科手术中,3D打印技术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该文对3D打印技术在骨科中的发展进行分析和展望,对新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2025年18期 v.15;No.490 18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 ]
  • 医院楼宇BAS系统应用探析

    葛凤琴;

    随着国家对建筑节能的重视,医院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已成为节能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应用中存在系统效能发挥不足的问题。该文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外科楼与门诊楼的BAS系统应用为例,阐述BAS系统在净化空调、给排水、照明等场景的具体实践,分析设备验收缺陷、技术人员短缺、系统兼容性等运行挑战,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实践表明,通过精细化调试、人员培训及系统集成优化,BAS系统可显著提升医院机电设备的节能效率与管理水平,为智慧医院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2025年18期 v.15;No.490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